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使君领客访金仙,小队旌旗锦一川。


我欲采芝非辟世,公当立极要擎天。


诗声政尔容传稿,僧律何尝禁割鲜。

忆曾总领道山仙,自挽狂澜制百川。


廷策万言功盖世,台评三上力回天。


楚东剩喜诗邮速,天北催颁诏墨鲜。

木枕蒲团病更宜,从教恶少事鞍鞿。

元无王老又何怨,不有曲生谁与归。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路断赤墀青琐贤,士龙同此屋三间。


愁边潘令鬓先白,梦里老莱衣更班。


欲学大招那有赋,试谋小隐可无山。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风雨一叶过,黄花已陈迹。


人贫交旧疏,岁暮日月疾。


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蔓草萋迷野色微,嗷嗷鸣雁欲谁依。


残花露淡胭脂靥,落木霜凋薜荔衣。


万国旧闻车轨一,九州今见劫尘飞。

厚禄故人音问疏,天官不拟介推除。


莫思浮世尘埃事,好共深山木石居。


月满高楼留客饮,灯明寒榻课儿书。

负郭无田生事疏,微官巳谢不须除。


散愁漫入高僧舍,乘兴还过野老居。


草冷虫声悲杼轴,霜馀蕉叶碎缄书。

天遣幽花驻独阳,移根应自白云乡。


酿成甘谷千年液,满泛瑶台百宝觞。


人老容颜犹可返,戚寒霜雪复何伤。

虞渊谽谺纳归日,金枢吐月相承出。


初离积水看若飞,稍映微云盼犹眣。


是时蓐收肇视政,莎鸡振羽鸣蜩卒。

大阃寻常弃郑师,后人休望及瓜期。


豺狼封豕咸登用,都邑人民委若遗。


曾见羌夷皆内地,忍闻淮济是边陲。

常闻星宿能环拱,未见江河解逆流。


无肉可供徐勉狗,有刍难啖景升牛。


梧桐冷落鸾先逝,芦荻苍茫雁独留。

旱魃为妖殄岁功,田畴龟坼遍污隆。


无多过雨才鸣叶,不定行云又逐风。


蔓草荒烟秋社迥,黄沙白苇暮江空。

大江汹西来,故国今几年。


我衰倦登临,坐愧双行缠。


忽惊山阴集,邂逅来群贤。

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
已知绝景是吾州。
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

言经朱雀桁,复度白鸡年。


谢公不可见,废垒蔓草缠。


三日瞰坰牧,所怀多昔贤。

筑台危可瞰坰牧,朝来小雨犹十上。


虽无峻岭有修竹,不减山阴同放浪。


青门正尔堪邵平,云中何必须魏尚。

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卿时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益疏矣,鯈从容出何乐哉。

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


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


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

当时同赴饮城西,倾盖论心已恨迟。


湖海可无年少气,雪霜还有岁寒枝。


功传汗竹藏王府,诗入文韬动岛夷。

文辞便是升堂贾,谈辩宁非入幕超。


已谓囊中能出颖,那知车下正哀谣。


但从袁盎无何饮,莫笑冯公不见招。

降羌当有甲齐山,叛虏应无马量谷。


莫忧斗米千钱贵,自可航河一苇足。


绣衣不但捕群偷,赦书蠲租亡者复。

茜袂黄眉出满城,贤侯游豫顺民情。


鼓声足验村田乐,月色遥占辇路晴。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闻京尹折莲棚。

近传桂管置行营,想见临淮号令明。


书载舞干文德远,曲名破阵武功成。


小儿队整遗风在,大将坛荒旧址平。

放逐身蓝缕。
被门前、群鸥戏狎,见推盟主。
若把士师三黜比,老子多他两度。

主判茅君洞。
有檐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
几度黄符披戴了,此度君恩越重。

浅把宫黄约。
细端相、普陀烟里,金身珠络。
萼绿华轻罗袜小,飞下祥云仙鹤。

伏处喓喓语草虫,虚期金翮健摩空。


班荆欲赋来今雨,扫叶还承订别风。


臭味同岑真石友,诗篇织锦妙机工。

砚名金雀世难伦,用报惭无天下珍。


国士有诗偏雅处,晴窗气暖墨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