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陂湖欲尽山为界,始见寒泉落高派。


道人未放泉出山,曲折虚堂泻清快。



使君年老尚儿戏,绿棹红船舞澎湃。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


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


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


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


丹灶故基谁复识,白驴遗迹但相传。

满谷松风枕石眠,中原战血又成川。


但思秦铸铜人日,不记齐成柏寝年。


大药一炉暾晚日,孤桐三尺写秋泉。

梅花如高人,枯槁道愈尊。


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


我来整冠佩,洁斋三沐熏。

古松偃蹇谷谽谺,太华峰前野老家。


久客未归丹灶冷,碧桃八十一番花。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垆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


去县尚百里,侧身勇前瞻。

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詹。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钳。


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懊恼西来不见山,五更指准月中看。


却将香雾宽裁幕,性燥和天总一漫。

肩舆过了九华西,恨杀秋云故故低。


遮尽奇峰时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齐。

山长百里玉孱颜,百里何缘尽好山。


只是县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间。

玉立金华霄汉间,帝封天女鍚仙山。


被他走下严滩去,一水穷追竟不还。

道是兰溪水较宽,兰溪欲到怪生难。


后船只羡前船快,不觉前船阁在滩。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漩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


横拖一疋绢,直扫九芙蓉。


奔走来船里,提携入袖中。

役役催行迈,匆匆过此春。


杯翻五湖月,笔扫九华云。


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五星堕地为五岳,金虎西南动芒角。
践华为城类削成,云是巨灵之手斫。


三条鼎立当中央,直与鸿蒙奠清浊。

白帝真源紫界封,金天削出翠芙蓉。


高擎零露仙人掌,俯瞰明星玉女峰。


阳壑春留千岁草,阴岩雪荫四时松。

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


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


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


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


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