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转徙庐陵邂逅间,青灯相照稔相看。
那知文社春随冷,未放交盟血便寒。
腰强岂犹便敛板,手闲何不试弹冠。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


青衫白发不自叹,富贵在天那得忙。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

岁晚相逢喜且悲,莫占风日恨归迟。


我如逆旅当去客,复会有无那得知。

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


亦见旧时红踯躅,为言春至每伤心。

伯伦酒德无人敌,太白诗名有古风。


浪许薄才酬大雅,长愁小户对洪钟。


月明如昼九江水,天静无云五老峰。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东风试暖却成寒,春恰平分又欲残。


淡着烟云轻着雨,近遮草树远遮山。


人行柳色花光里,天接江西岭北间。

十年不共赋阳春,正有胸中万斛尘。


失喜清诗还入手,细看佳句转惊人。


知公近觉青山好,顾我频嗟白发新。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


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高吟晚节动江关,自况孤云岂易攀。

赋鵩一篇传日下,骑鲸半夜去人间。

知音谁复称流水,招隐吾方拟小山。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

一叶追随鱼与龙,红粳白酒幸年丰。


也知山色遥相待,苦畏君诗欲见攻。


乘兴风帆终日去,寻幽蜡屐及春同。

欲涉彭蠡湖,南风未相许。

扁舟厌摇荡,古寺慰行旅。

重湖面南轩,惊浪卷前浦。

大川倾流万物俱,根旋脚脱争奔徂。


流萍断梗谁复数,长林巨石曾须臾。


轩昂颠倒唯恐后,嗟子何独强根株。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

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


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


我行半天下,尘土污须发。

铜章美少年,小邑在南天。


版籍多迁客,封疆接洞田。


静江鸣野鼓,发缆带村烟。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楼外烟波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


故知造物铺张巧,不费丹青点染工。


赤壁江山横夜月,辋川庭馆卧秋风。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


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霜叶洲。


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

一节西来已骇传,不堪归去便湘川。


舟行彭蠡轻文种,酒到浔阳醉乐天。


台谏久无公议论,朝廷新有骤除迁。

匏大从来速售难,依人高戴误儒冠。


江南又客诸侯去,梅子愁人四月寒。


半世光阴旋蚁磨,百年举子上鱼竿。

江上双画舸,风帆或先后。


晚共泊芦洲,欣同幕中友。


一过长风沙,一住贵池口。

芋魁菜甲必同食,石田茅屋不忍析。


有时对床听风雨,有时共灯窥简册。


大兄独抱古人道,群季各修弟子职。

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

曾掌兰台纂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


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


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


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