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

垤漂战蚁馀追北,柱击乖龙有裂文。

减去鲜肥忧玉食,遍宗河岳起炉薰。

行役劳人望县斋,心如枯井喜尘埃。


青灯帘外萧萧雨,破梦山根殷殷雷。


新麦欲连天际好,浓云犹傍日边来。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遍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南风吹雨下田塍,田父伸眉愿力耕。


麰麦明年应解好,帘栊今夜不胜清。


直须洗尽焦枯意,不厌屡闻飘洒声。

乘舆斋祭甘泉宫,遣使骏奔河岳中。


谁与至尊分旰食,北门卧镇司徒公。


微风不动天如醉,润物无声春有功。

艰我稼穑,载育载亭。


随物应之,曷圣与灵。


谓我何凭,惟德之馨。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南丰每见每津津,茧纸松煤幻好春。


幸与李侯成二妙,更添杨子作三人。

谪仙下笔不曾休,句似金盘柘弹流。


我欲将渠卜邻著,对披蓑笠刺渔舟。

守臣闵雨几曾欣,两月天高叫不闻。


黄纸带将今雨至,分明端为圣明君。

苏湖元以水为乡,春早偏欺润与常。


一雨忽来三昼夜,两公卷入八诗章。

梦中檐溜作滩声,幼竹新荷总解鸣。


晓色满城浑是喜,更无一寸旱时情。

雨早些时打麦残,雨迟许日即秧乾。


阿谁会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难。

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玩都忘日脚西。

雷起嘉山半点苍,乖龙无地著身藏。


莫嫌白雨来差晚,但遣黄云作大穰。

今年不是雨来悭,不后秧时亦不前。


自古浙西长苦涝,近来无涝恰三年。

玄云直下素光开,雨到前山只恐回。


霹雳一声风一阵,为侬催上半天来。

守臣两月祷山川,诏旨才颁便沛然。


不是格天缘诏旨,忧民天子本如天。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两日炎晖烈未收,连宵甘澍沛如流。


大田今日非昨日,多稼新秋赛旧秋。


凉气隔帘深亦透,香烟穿袖散难留。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好风有意入金台,白酒无声落玉杯。


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

密洒疏飘尽自由,通宵到晓未须休。


平生愁听芭蕉雨,何事今来听不愁。

竟夏兴云只苦风,入秋今雨稍宜农。


怪来霹雳轰枯树,知向前山起卧龙。

检校西畴首忍回,雨佳小恨较迟来。


抄云淅玉何曾梦,只拟禾孙作粥材。

云头造次便能开,雨脚商量半欲来。


旧日催诗元要雨,如今雨却索诗催。

暑气朝来扫地空,南风毕竟让西风。


秋生楚尾吴头外,凉杀天涯地角中。


万叠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

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老夫笑把东西玉,竖子难藏上下肓。


酒阵时闻报三捷,诗坛元不费单枪。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


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

玉帝愁闻旱,雷公怒见须。


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