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天姥山深摇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门过水无重数,石壁看霞到尽时。


闲避鸟啼应作观,忽闻人迹自留诗。

云埋阴壑雪凝峰,半壁天台已万重。


人度碧溪疑辍棹,僧归苍岭似闻钟。


暖眠鸂鶒晴滩草,高挂猕猴暮涧松。

赤城云雪深,山客负归心。


昨夜西斋宿,月明琪树阴。

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星河半落岩前寺,云雾初开岭上关。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

乱后遗黎始卜家,春深相与事桑麻。


绿云万顷无闲地,浪说河阳一县花。

三月三日天台寺,日午灵风入法堂。


一段残碑哀社稷,满山春草牧牛羊。


庭前柏子参真谛,洞口桃花发妙香。

天台瀑布寺,传有白头师。


幻迹示羸病,空门无住持。


雪晴看鹤去,海夜与龙期。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常观月从东海出,想照石桥旁畔人。


试问当年与今日,清光不改只如新。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


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


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

径草齐腰人迹稀,凌晨忽有叩柴扉。


远携吾子出疆贽,来看先生杜德机。


许燕颔侯行且验,评鸢肩夭是耶非。

老倦逢迎揖客稀,上人乃肯顾柴扉。


愧无林下茶瓜待,忽有空中杖锡飞。


师瘦能吟无本句,吾穷难赠大颠衣。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


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郊外灵潭阔,新亭占曲堤。


戏鱼迎坠絮,惊雉出荒蹊。


绿倒杨梢乱,光翻芰叶齐。

山中啼鸟报春归,阴阆阳墟翠已滋。


初笋一枪知探候,乱花三沸记烹时。


佛天甘露流珍远,帝辇仙浆待汲迟。

嗟余投报乏琼瑰,目睇金园剩九回。


篮舆媻姗两生举,定容元亮醉中来。

比来缁侣颇言文,局促啁啾宁足论。


私地蛙鸣徒聒耳,长沙国小仅回身。

愧惭禅嫡来相问,刮目探怀授珍蕴。


已轻安石为老生,更恼王筠赋强韵。

有人官冷抱穷愁,客坐无毡尘影流。


吃口倦谈真寂寞,移书避事喜旬休。

第一多闻师子儿,碧云馀力嗣工诗。


尽把天光注言语,真将清气入肝脾。

何年掷钵来京毂,抱蓬成畦紫兰馥。


王公撇席争逢迎,不意当今有平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