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


今日犹迟傅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

贫贱元无富贵思,泥涂滑滑总危机。


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


流落丹心天肯未,峥嵘青眼古来稀。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


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负戈。


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


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迹远亲鱼鸟,功成厌鼓鼙。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户牖垂藤合,藩离插槿齐。

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


懿兹南海华,来与北壤俱。


生长如自惜,雪霜无凋渝。

社瓮壶浆接四邻,肩舆拄杖试红尘。


惯眠林下三竿日,来看城中万井春。


世上升沉无限事,樽前强健不资身。

星芒垂耀笔床寒,河汉波流砚滴乾。


棐几松跗入三昧,一篇诗就一杯残。

苔茵无地著红尘,花草含芳一笑新。


不待东君能剪刻,相公笔力挽回春。

诗曰:


罡星杀曜奔江东,举足妖氛一扫空。


鞭指毗陵如拉朽,旗飘宁国似摧蓬。


一心直欲尊中国,众力那堪揖下风。

五马临流待幕宾,羡君谈笑出风尘。


身闲就养宁辞远,世难移家莫厌贫。


天际晓山三峡路,津头腊市九江人。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


曲槛柳浓莺未老,小园花暖蝶初飞。


喷香瑞兽金三尺,舞雪佳人玉一围。

曾逐旌旗过板桥,世途多难竟蓬飘。


步兵校尉辞公府,车骑将军忆本朝。


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萧。

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南陵旧主人。


万里朝台劳寄梦,十年侯国阻趋尘。


寻知乱后尝辞禄,共喜闲来得养神。

潺湲绕门水,未省濯缨尘。


鸟散千岩曙,蜂来一径春。


杉松还待客,芝术不求人。

京兆外郎称善书,当时相与集江都。
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如珊瑚。


自兹乖隔三十载,始驾吾乡别乘车。

鸟命若杨叶,夜栖鸡翼间。


情知羽毛薄,自御雪霜难。


相托为温燠,终非学附攀。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长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寒溪翠拖碧玉带,苍山晴卧蜕骨龙。


水边苦竹抽肥笋,石上老蕨拳紫茸。


泊船系缆宿明镜,昭亭庙古攒瘦松。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


长松碧筱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汴水清明下,宣城太守行。


鸭头吴荡绿,燕尾楚船轻。


族本三阳重,诗从小谢清。

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


远船来橘蔗,深步上鱼虾。


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

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


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忆楚王。

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


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


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

五月黄梅肥,终朝密雨微。


绿苔侵竹阁,润气裛人衣。


背陇沾牛去,衔虫湿燕归。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卮。


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


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高斋谢公殁,此地即危楼。


不改窗中岫,无停川上舟。


壁阴缘薜荔,城暝笑鸺鹠。

竿头注腐鼠,水次野蜂知。


每视衔飞翅,因薰斸取陴。


绛囊千里道,乾蛹百钧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