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


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宾戏令晁子,名堂无乃迂。


何为仍负弩,只合便飞凫。


彭泽且市隐,太丘犹世儒。

玉泉飞落白霞峰,散入山田亩十钟。


邓子结庐真世外,陶公脱屣更谁逢。


莺啼春竹风烟近,龙起秋堂雨雹从。

居庸灭烽惟留屯,时平更觉将军尊。


铃斋看雪拥衲坐,急鼓又报边城昏。


百壶高宴梨栗圃,千里未尽桑麻村。

弟才方浚发,兄老更疏迂。


君自轩轩鹤,吾今泛泛凫。


何方折腰具,能作列仙儒。

太湖万穴古山骨,人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老柏麝不食,古色侵青冥。
浅沼龙不入,秋水生浮萍。


屋屡圬垩几太守,壁上彪蔚遗丹青。

楚之襄王问于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


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
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馀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琅琊谷口泉,分流漾山翠。


使君爱泉清,每来泉上醉。


醉缨濯潺湲,醉吟异憔悴。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贤哉虢略君,守虢事颇简。


有亭后园中,登览早至晚。


了了松柏关,气象入醉眼。

日哦招隐诗,日诵归田赋。


未尝见芸人,勇抛冠冕去。


今闻缑山阴,身退效疏傅。

古台数亩平岗连,莽苍瘦竹生寒烟。


虾蟆不食海月在,夜久帖角回婵娟。


今人莫论曾费筑,昔人已往谁知年。

每读陶潜诗,令人忘世虑。


潜本太尉孙,心远迹亦去。


不希五斗粟,自种五株树。

淘青研朱画屋梁,黄漆柏障连曲房。


日晖月色不须照,了了自可窥毫芒。


夕阴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帽郎。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苍苍墓门树,亦有黄鸟哀。


贤者不在世,常恨埋蒿莱。


山根入溪泉,流响出夜台。

官为人父母,身自奉其亲。


结宇后园中,散步以怡神。


寒温适所适,朝夕馈尔珍。

青葱江上树,杳蔼宫前道。


道侧有新园,园中无恶草。


松陇方在望,茅屋闻已考。

张侯归静居,堂宇结四隅。


堂中何所有,书画罗签厨。


四堂各异名,名异义亦殊。

中条插远近,黄河泻直斜。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


官商工农共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

远目不高不可极,朱楼要与浮云齐。


江流万古平泱莽,山雨一过寒凄迷。


贾客樯下望吹笛,渔郎浦前看断霓。

疏氏昔二傅,张氏今两卿。


相去千馀载,能与同令名。


亦尝更侍从,况有冰玉清。

苍苍开幽林,峰岭日相对。


云归垂衣缨,泉落响环佩。


仕宦虽有负,耳目得以贷。

仙人采玉驱雄龙,列山剖璞青腔空。


因邃为堂曲为室,石乳溜壁光玲珑。


仙归龙去草树长,蔽翳不复人踪通。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


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


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

昨朝江南客,语子川上亭。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