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宦情牢落年将暮,病假联绵日渐深。


被老相催虽白首,与春无分未甘心。


闲停茶碗从容语,醉把花枝取次吟。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乍到频劳问所须,所须非玉亦非珠。


爱君水阁宜闲咏,每有诗成许去无。

秋来转觉此身衰,晨起临阶盥漱时。


漆匣镜明头尽白,铜瓶水冷齿先知。


光阴纵惜留难住,官职虽荣得已迟。

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


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


毛诗三百篇后得,文选六十卷中无。

老诲心不乱,庄戒形太劳。


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


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


东郊蹋青草,南园攀紫荆。

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


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

凤阁舍人京亚尹,白头俱未著绯衫。

朝客朝回回望好,尽纡朱紫佩金银。


此时独与君为伴,马上青袍唯两人。

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


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时枝已稠。


闇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

官稳身应泰,春风信马行。


纵忙无苦事,虽病有心情。


厚禄儿孙饱,前驱道路荣。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雨馀独坐卷帘帷,便得诗人喜霁诗。


摇落从来长年感,惨舒偏是病身知。


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


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


卷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


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两首新诗百字馀,朱弦玉磬韵难如。


汉家丞相重徵后,梁苑仁风一变初。


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

祖帐临周道,前旌指晋城。


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诗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


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


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

故人美酒胜浊醪,故人清词合风骚。
长歌满酌惟吾曹,高谈正可挥麈毛。


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阳告捷倾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