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生涯潦倒信浮沉,已绝名言祇树林。
净界月皴松影细,荒台雨渍藓痕深。
愁中看雁能无泪,客里闻鸡尚有心。
花堕珠林空复空,湛然惟有一镫同。
天晴独鹤归霞外,秋老层峦出镜中。
金鼎烟销晨滴露,石楼尘满夜号风。

西方真人谁所见?


衣被七宝从双狻。


当时修道颇辛苦,柳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蒙蒙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


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


梅房小白裹,柳彩轻黄染。

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


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


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

渊源两名衲,筑阁扪星辰。


近山卧蜿蜒,远山高嶙峋。


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轮囷。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


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丹青古藏壁,风雨饱侵食。


拂尘开藻鉴,志士泪沾臆。


灵山远飞来,不可以智测。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到君幽卧处,为我扫莓苔。


花雨晴天落,松风终日来。


路经深竹过,门向远山开。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


寒蝉噪暮野无日,古树伤秋天有风。


数穗远烟凝垄上,一枝繁果忆山中。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容。


曹溪花里别,萧寺竹前逢。


烛影深寒殿,经声彻曙钟。

西风吹雨雁初时,病寄僧斋罢献书。


万里咸秦劳我马,四邻松桂忆吾庐。


沧洲有约心还静,青汉无媒迹自疏。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祗暗流。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

集福仁祠旧,雄成宝塔新。


经营一甲子,高下几由旬。


屹立通无碍,支持固有神。

山衲经寒补杂缯,白云高寺遍寻登。


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归过江城谁施饭,定依旧院自悬灯。

宝石当年琢帝青,浮波不异木杯轻。


传灵已历乾陀国,乞食曾来舍卫城。


渔父得时初洗献,法王在日每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