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


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见穷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


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


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飞翻。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米尽无人典破裘,送行万里一邹游。


解舟又欲携君去,归舍聊须与妇谋。


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蒙头。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我在东坡下,躬耕三亩园。


君为尚书郎,坐拥百吏繁。


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海亭树木何茏葱,寒光透坼秋玲珑。


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一拳墺伏东武小,两山斗构秦望雄。

鉴中之发蒲柳望秋衰,眼中之人风雨俱星散。
往者托体同青山,健者漂零不相见。


庾公楼上有诗人,平生落笔泻河汉。

庆云十六升龙样,国老元年密赐来。


披拂龙纹射牛斗,外家英鉴似张雷。

大火收残暑,清光渐惹襟。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暮角迎风急,孤钟向暝沈。

上疏归来空皂囊,未妨随意宿僧房。


旧题岁月那堪数,惭愧平生一瓣香。

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


伤心触目经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

廊庙忧虞里,风尘惨淡边。


早知烦汗马,悔不是留田。


迷国嗟谁子,和戎误往年。

江北传烽火,胡儿大入边。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

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


江寒水落惊霜秋,危根瘦节鸣寒流。


脆朽吹去谁镌锼,连峰叠嶂立酋酋。

界天山雪净黄埃,溪上扁舟夜泛来。


匝地东风劝椒酒,山头今日是春台。

升降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斫仙坛。


扣门倦客惟思睡,容膝庵中一枕安。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拙疏何计补涓埃,惭愧双旌去复来。


三过溪门今老矣,病无脚力更登台。

浮生渺渺但飞埃,问讯星宫又独来。


天上人间最高处,为君题作郁萧台。

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


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


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

旧识仙源路未差,也从谷口问桃花。


屡攀绝栈经残雪,几度清溪踏月华。


虎穴相邻多异境,鸟飞不到有僧家。

一曲离歌,烟村人去,马头微雪新晴。
隔年光景,回首近清明。
断送残花又老,春波净、湖水初平。

蜀葵易过红榴永,鳞鳞莹角波纹冷。


水光汗透玉枕凉,扇影风摇深院静。


无言一向几回颦,品尽么弦竟不匀。

北舟揽黄氏,楚楚不自平。


故步聊低回,新月微风清。


蛙声语莫下,泡涌浮修甍。

休愿车轮生四角,莫向金樽嫌酒薄。


门外风号雁阵低,拥衾同看残灯落。


辘轳敲冻惊栖鸦,睡红笑引燕脂霞。

画图展尽潇湘绿,窈窕新词写啼竹。


薄衾笑拂又经年,已报莎鸡入重屋。


渐施帘幕作深扃,时看明河步广庭。

红绿枝头自开落,薄日低云天一幕。


可堪困绪尚眠蚕,未拟欢心随破萼。


宝环半脱畏侵肌,百刻萦香竟属谁。

飞锡应来从鹫岭,卓茅浑未有蜂窠。


输他灵运先成佛,笑杀僧伽改姓何。


一半芋甘堪共饱,六如语妙不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