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


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青春不拣势薄厚,春到人家尽花柳。


杏园主人殊未来,岂谓一枝先入手。


天晴日暖笼紫烟,镜里红妆犹带酒。

凌云见桃万事无,我见杏花心亦如。


从此华山图籍上,更添潘阆倒骑驴。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百株种杏自今春,度夏荣枯不解匀。


要看补栽新树子,荼糜红刺絓头巾。

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


谁言跂石眠云客,也见长杨五柞春。

不信东皇也有私,如何偏宠杏花枝。


于中更出红千叶,且道此花奇不奇。

史馆频催史笔迟,道山还解有忙时。


后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树寻晴朵,自挽芳条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小树嫣然一两枝,晴醺雨醉总相宜。


绝怜欲白仍红处,政是微开半吐时。


得幸东风无与对,主张春色更还谁。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


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


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小树手初种,当年花便稠。


拣枝那忍折,绕径祗成愁。


淡了犹红在,留渠肯住不。

【其一】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其二】


露华浥浥泛晴光,睡足东风倚绿窗。

名花韵在午晴初,雨沁胭脂脸更敷。


蒲驿莫妨娱刺史,锦坊岂不胜中书。


时无艳曲临轩纵,公莫巍坛韫匮沽。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挂帘等月阑干曲。
厌永昼、劳烟倦局。
单衣汗透鲛绡缩。

残春庭院东风晓。
细雨打、鸳鸯寒峭。
花尖望见秋千了。

听蝉剪叶迎秋燕。
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东风峭。
谁猜水剪余霞,日烘残照。
妆成窥宋东墙,倾城倾国,嫣然一笑。

晕雪融霞。
若烟非雾,何处人家。
宋玉墙东,文君垆下,占断韶华。

宋玉墙头杏子花。
香也堪夸。
艳也堪夸。

幽欢一梦成炊黍。
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

蛮姜豆蔻相思味。
算却在、春风舌底。
江清爱与消残醉。

鬓棱初剪玉纤弱。
早春入、屏山四角。
少年买困成欢谑。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浩荡光风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

老枝当岁寒,芳花春澹泞。


雾绡轻欲无,娇红恐飞去。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并亚陇云飞,稳巢文杏枝。


高栖良自得,蜂蝶莫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