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


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

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


超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


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忆昔识君初,我少君方壮。


风期一相许,意气曾谁让。


交游盛京洛,樽俎陪丞相。

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


楚俗岁时多杂鬼,蛮乡言语不通华。


绕城江急舟难泊,当县山高日易斜。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黄鹄刷金衣,自言能远飞。


择侣异栖息,终年修羽仪。


朝下玉池饮,暮宿霜桐枝。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游豫恩同万国欢,新年佳节候初还。


华灯烁烁春风里,黄伞亭亭瑞雾间。


可爱清光澄夜色,遥知喜气动天颜。

宣州紫沙合,圆若截郫筒。


偶得今十载,走宦南北东。


持之圣俞家,乞药戒羸僮。

夕云若颓山,夜雨如决渠。


俄然见青天,燄燄升蟾蜍。


倏忽阴气生,四面如吹嘘。

君子忽我顾,贫家复何有。


虚堂来清风,佳果荐浊酒。


简编记遗逸,论议相可否。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


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


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劝客芙蓉杯,欲搴芙蓉叶。


垂杨碍行舟,演漾回轻楫。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


送子此酣歌,淮南应落木。

洛城风日美,秋色满蘅皋。


谁同茂林下,扫叶酌松醪。

临水复攲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经年都洛与君交,共许诗中思最豪。


旧社更谁能拥鼻,新秋有客独登高。


径兰欲谢悲零露,篱菊空开乏冻醪。

诗行于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

山水玄晖去后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


江寒水落惊霜秋,危根瘦节鸣寒流。


脆朽吹去谁镌锼,连峰叠嶂立酋酋。

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
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
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

自嗟处身拙,与世尝龃龉。


至于作文章,实亦少精趣。


低摧朝市间,所向触谤怒。

孙生非画师,趣尚颇奇伟。


为人少谐合,不肯畜妻子。


时时入深山,信足动百里。

上人工书世所稀,于今散落无复遗。


君从何处获数幅,败绢苍苍不成轴。


云流电走何纵横,昏醉视之双目明。

昨夕邮吏来,叩门致书函。


呼奴取以入,就火开其缄。


不疑赋长篇,发自燕之南。

白鹘日边来,一息万里遥。


横飞碧海晴,六翮寒萧萧。


轻如朔雪花,迥与长风飘。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