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


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

共作千里伴,俱为一郡回。


岁阴中路尽,乡思先春来。


山雪晚犹在,淮冰晴欲开。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楚泽雪初霁,楚城春欲归。


清淮变寒色,远树含清晖。


原野已多思,风霜潜减威。

昆仑一支流向东,七月八月船如风。


爱君少壮此行乐,恨我留连成老翁。


神头两岸水无穷,伏槛荷花满地红。

珠玉不自贵,故为人所怜。


贤愚亦如此,好恶有自然。


闻子欲东南,使我抱幽悁。

望中白处日争明,个是淮河冻作冰。


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

已近山阳望渐宽,湖光百里见千村。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


全盛向来元孔道,杂耕今是一雄藩。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

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

楚城今近远,积霭寒塘暮。


水浅舟且迟,淮潮至何处。

送君守山阳,羡君食淮鱼。


送君使钟陵,羡君江上居。


怜君喜为吏,临行不唏嘘。

与君外兄弟,初如一池鱼。


中年云雨散,各异涧谷居。


客舍复相从,语极长唏嘘。

青袍芸阁郎,谈笑挹侯王。


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


名高闲不得,到处人争识。

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


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


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

帆转清淮极鸟飞,落帆应换老莱衣。


河亭未醉先惆怅,明日还从此路归。

问东风何事,断送残红,便拚归去。
牢落征途,笑行人羁旅。
一曲阳关,断云残霭,做渭城朝雨。

亭午鸟不下,谁复过我庐。


忽闻扣门者,偶出问何如。


云是山阳吏,太守遣置书。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缨佩不为美,人群宁免辞。


杳然黄鹄去,未负白云期。


此别清兴尽,高秋临水时。

杖藜萧飒对云沙,白首逢春只叹嗟。


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


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

莫愁家住大堤边,朱阁青楼映暮川。


斜映清淮一梳月,晚妆相对斗婵娟。

水榭疏帘秋夜凉,清歌一曲釂瑶觞。


明朝回首高城处,只有西风却断肠。

流落相逢二十年,羞将白发对婵娟。


如何见我都依旧,添得尊前一惘然。

襄王席上旧行云,二十年间生死分。


可惜风流一抔土,年年春草断人魂。

便风吹舫去无情,漫遣槎牙铁锁横。


未叹客行鸥鸟远,五更吹角是高城。

满眼荒寒春未知,芳菲欲到野梅枝。


东南近腊风烟好,美酒千钟鱼蟹肥。

颓垣苍苍锁乔木,草满荒庭不容足。


坏檐破壁秋雨馀,蛛网萧萧风满屋。


黄衣道人出迎客,野态生疏脱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