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


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浅濑不可溯,停桡信中流。

移榻爱晴晖,翛然世虑微。


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肉山忽释火云忧,爽气登教滞暑收。


月淡翻输常夜皎,风凉趁作后时秋。


老知节物非吾事,馋愧杯盘与妇谋。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析析檐前竹,秋声拂簟凉。


病加阴已久,愁觉夜初长。


坐拾车前子,行看肘后方。

鸟声乱昼林,为谁苦驱逼。


虫声乱夜庭,为谁苦劳役。


嗟哉彼何短,一概无休息。

满目平原百里赊,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归来老叟带烟霞。

水冷云疏霜意早,岁华虽晚黄花好。


饶教四面远山围,奈何一片秋光老。


上天生物固无私,圣人馀事人难晓。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


欲尽上层尝脚力,更于高处看人寰。


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

一百年来号太平,当初仍患不丁宁。


京都尚有汉唐气,宫阙犹虚霸王形。


烟外乱峰才隐约,霜馀红树半凋零。

无限高贤抑壮图,登临不用起长吁。


山川千古战争后,冠剑百年零落馀。


浪把功名为己任,那知富贵岂人谟。

二都相去四百里,中有名园属宋家。


古木参天罗剑戟,长藤垂地走龙蛇。


我来游日逢秋杪,君为开筵对晚花。

忆得宿新宅,别来馀蕙香。


初闻守郡远,一日卧空床。


野驿烟火湿,路人消息狂。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㬠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出郭秋光好,黄叶飒沓霜空。
筱径织,石泉通。
漱碎玉淙淙。

一派凉秋似镜湖。
西风萧瑟雁衔芦。
楼头竹暗晴难妥,枕底橙香酒易酥。

千片芰荷,零乱帘卷,西风人倚楼小。
横竹泠泠,峭风历历,一碧远天缥缈。
非淡非浓,飐水国、村村斜照。

得怜堂后,有丹楼飞起,当年争羡。
阳夏门庭能咏絮,那更溪山葱茜。
带雨房栊,和烟帘幕,零乱东湖面。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独坐秋阴生,悲来从所适。


行见汝阳潭,飞萝蒙水石。


悬瓢木叶上,风吹何历历。

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溪东。


圣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闲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


惟有风中叶,萧骚终日闻。


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

海上西风八月凉,乘槎亭外水茫茫。


人家日暖樵渔乐,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飞来鸿阵阔,趁潮归去橹声忙。

黄叶萧萧秋水清,田中日午村鸡鸣。


场边九月禾黍熟,空原雉飞饱新谷。


枣篱虫鸣村路曲,道边古坟生野菊。

秋野无人秋日白,禾黍登场风索索。


豆田黄时霜已多,桑虫食叶留空柯。


小蝶翩翩晚花紫,野鹑啄粟惊人起。

齐安荒僻郡,平昔处放臣。


幸此公酒美,复此高秋晨。


百忧虽抢攘,一榼奈芳醇。

夜雨霁清晓,浮云散凉川。


幽人理青发,汲彼石井泉。


焚香展素帙,持珠讽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