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


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


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


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


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小物昧远图,宁知通方士。


多君紫霄意,独往苍山里。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
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玉皇近侍请修真,赐得南山十里云。


樽有圣贤聊自慰,鼎多龙虎复谁分。


谢家山色朝晡见,陶隐松风寤寐闻。

门外烟岚紫阁横,九衢风土更何情。


篱边醉傲渊明饮,陇上歌随桀溺耕。


三乐放怀千古重,万钟回首一毫轻。

瑶坛日月静中长,诗思时时逸谢塘。


神枕自成仙岛梦,朝衣犹有御炉香。


三元秘简侵星奏,五岭灵芽待雪尝。

汉陂高兴自飘飘,何必天台渡石桥。


潭上药灵多饵菊,林间诗逸半书蕉。


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

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


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


仙骨岂曾移静节,帝心终是竭嘉猷。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


孤舟巴山雨,万里阴台月。


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不过林园久,多因宠遇偏。


故山长寂寂,春草过年年。


花待朝衣间,云迎驿骑连。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


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

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


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


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

秦分积多峰,连巴势不穷。


半旬藏雨里,此日到窗中。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