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推倒垣墙也不难,一轩复作两轩看。


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谩。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


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飗。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


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
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
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

木鱼一呼众僧聚,老夫登车欲前去。
仰头见天俯见路,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再见横山滴眼新,山曾劝我脱官身。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盏莺花处处人。


忽忆诸公牡丹会,转头五柞去年春。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宋时有井如今在,却种胡麻不买山。

出郭斜阳已在山,夜深乘月到江干。


奴敲小店牢扃户,僧借虚堂径挂单。


骇浪急回因胆薄,逆风小住为心宽。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


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千年戴颙宅,佛庙此崇修。


古井人名在,清泉鹿迹幽。


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


贫知交道薄,老信释门空。


露叶凋阶藓,风枝戛井桐。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


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蓬莱水浅尘几扬,历劫不动此道场。


黄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乡。


吾故不能知鸿荒,尝闻许由避陶唐。

休兵三十有馀龄,铁马曾来似不曾。


寒士喜从贤御史,闲人许识老名僧。


画船处处歌春雪,厦屋遥遥贮腊冰。

三月晴过半月春,真成好景与良辰。


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

世间春暖此间寒,万树阴阴万竹攒。


骢马来游人不避,画龙谁写我频看。


馀生久已忘三黜,高会犹容预四难。

渊静涛飞亦壮哉,冷泉亭右闸初开。


一时变作跳空雪,万众惊闻喷壑雷。


老鹤远过彭祖寿,巨杉何啻盛唐栽。

年年时节美春三,谁识湖山绿似蓝。


万户栋梁双语燕,千村桑柘两眠蚕。


鼓钟下竺寺连上,香火北高峰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