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邈不语兮临风,境自外兮感从中。
晦明转续兮,八极鸿蒙。
上下交气兮,群生异容。
人之所以取贵于蜚走者,情也,而诞者以遣情为智,岂至言耶?予授室九年而鳏,痛若人之夭阏弗遂也,作赋以伤之,冀夫览者有以增伉俪之重云。
叹独处之悒悒兮,愤伊人之我遗。
情可杀而犹毒,境当欢而复悲。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
眷浮云以太息,愿攀登而无阶。
建安十六年,大军西讨马超,太子留监国,植时从焉。
意有忆恋,遂作《离思赋》云:
在肇秋之嘉月,将耀师而西旗。
余抱疾以宾从,扶衡轸而不怡。
登高墉兮望四泽,临长流兮送远客。
春风畅兮气通灵,草含干兮木交茎。
丘陵崛兮松柏青,南园薆兮果载荣。
鹞欲取雀。
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
君欲相啖,实不足饱。
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
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于天辰。
穆公酣而兴霸,汉祖醉而蛇分。
若夫桂洲含润,松崖秘液。
绕江曲之寒沙,抱岩幽之古石,泛回塘而积翠萦修树而凝碧,契山客之奇情,谐野人之妙适。
及其瑶房有寂,琼室无光,霏微君子之砌,蔓延君侯之堂。
非登高可以赋者,唯采莲而已矣。
况洞庭兮紫波,复潇湘兮绿水。
或暑雨兮朝霁,乍凉飇兮暮起。
陟彼山阿,积石峨峨。
亭皋千里,伤如之何?启松崖之密荫,攀桂岊之崇柯,隔浮埃络,披颢气于天罗。
尔其绿岩分径,苍岑对室,菌轩丹绚,蕙场翠密,俯泉石之清泠,临风飙之瑟䫻,仰绀台而携手,望元都而容膝。
若夫乾灵鹊谶之端,地辅龙骖之始。
凭紫都而授历,按元邱而命纪。
凤毛锺桂阃之祥,麟角烁椒庭之祉。
海上兮云中,青城兮绛宫。
金山之断鹤,玉塞之惊鸿。
谓江湖之涨不足憩,谓宇宙之路不足穷。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
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
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
盘柯跨崄,沓柢凭流。
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
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灵凤翔兮千仞,大鹏飞兮六月,虽凭力而易举,终候时而难发。
不如深泽之鸟焉,顺归潮而出没,迹已存于江汉,心非系于城阙。
吮红藻,翻碧莲;刷雾露。
若夫年临九域,韶光四极。
解宇宙之严气,起亭皋之春色。
况风景兮同序,复江山之异国。
有竹猗猗,生于高陂。
左连瑶带,右杂琼枝。
恨幽客之方赏,嗟君侯之不知。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
在国之阳,于巳之方。
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
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
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
垂耳抱角,毛革疏厚。
牟然而鸣,黄钟满胆。
罹摈斥以窘束兮,予惟梦之为归。
精气注以凝沍兮,循旧乡而顾怀。
夕予寐于荒陬兮,心慊慊而莫违。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
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
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
臣邦彦顿首再拜曰:自古受命之君,多都于镐京,或在洛邑。
惟梁都于宣武号为东都,所谓汴州也。
后周因之乃名为京,周之叔世,统微政缺,天命荡杌,归我有宋。
招魂定情,洛神清思。
覃曩日之敷陈,尽古来之妍媚。
矧今日之逢逆,还前世之灵异。
嗟夫,卞赏珍于连城,孙别骏于千里。
彼珍骏以贻爱,此陋容其敢拟。
丁旷代之渥惠,遭谬眷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