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


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


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模。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穷巷凄凉苦未和,君家庭院得春多。


不辞瘦马冲残雪,来听佳人唱《踏莎》。


破恨径须烦曲蘖,增年谁复怨羲娥。

东晋巾车令,西京执戟郎。


甘心向山水,结发事文章。


故自轻千户,何曾羡一囊。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


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


言从谢康乐,先献鲁灵光。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


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大雅》初微缺,流风困暴豪。


张为词客赋,变作楚臣《骚》。


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

形势今无用,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

石壁高千尺,微踪远欲无。

飞檐如剑寺,古柏似仙都。

许子尝高遁,行舟悔不迂。

终须跨个玉麒麟,方丈蓬莱走一巡。


敢献些儿长寿物,蟠桃核里有双仁。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墨月黳云脱太清,海风吹上笔头轻。

琐窗冷透芙蓉碧,定有新明到九成。

老境于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


笑人煮箦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骑驴觅驴真可笑,以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二老风流各自知。

风前橄榄星宿落,月下桄榔羽扇开。


静默堂中有相忆,清江或遣化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