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崔侯善弹棋,巧妙尽于此。
蓝田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联翩百中皆造微,魏文手巾不足比。

绮纨游上国,多作少年行。
二十二词赋,惟君著美名。


童颜且白皙,佩德如瑶琼。

楚城木叶落,夏口青山遍。
鸿雁向南时,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夜火明山县。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


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

古藤池水盘树根,左攫右拿龙虎蹲。


横空直上相陵突,丰茸离纚若无骨。


风雷霹雳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

种橙夹阶生得地,细叶隔帘见双翠。


抽条向长未及肩,泉水绕根日三四。


青青何必楚人家,带雨凝烟新着花。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


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行人惜寸景,系马暂留欢。


昨日辞小沛,何时到长安。


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

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临赤墀。

黄鹂鸣官寺,香草色未已。


同时皆省郎,而我独留此。


维监太仓粟,常对府小史。

养德为众许,森然此丈夫。


放情白云外,爽气连虬须。


衡镜合知子,公心谁谓无。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


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


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


寓游城郭里,浪迹希夷际。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


颍水日夜流,故人相见稀。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


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