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梅子生时到几回,桃花开后不须猜。
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应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不见旻公三十年,对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
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
姓白使君无丽句,名休座主有新文。
禅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馀霞嫌碧云。
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
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
彼惟清且浅,此乃寂而深。
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
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
臭帤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曾向众中先礼拜,西方去日莫相遗。
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
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
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忽辞洛下缘何事,拟向江南住几时。
每过渡头应问法,无妨菩萨是船师。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
应是蜀人皆度了,法轮移向洛中来。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
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
旧僧独有云皋在,三二年来不得书。
别后道情添几许,老来筋力又何如。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