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公元一八八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起重光作噩,尽强圉单阏,凡七年。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公元一八一年)


春,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
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两年生日舟中度,笑共妻孥倒绿樽。
五岳未归非子女,三公不易是鸡豚。
匡庐雨过晴川阔,韶石云开玉阙尊。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


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


师年三十馀,白皙好容仪。

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


寓居同永乐,幽会共平康。


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


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

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


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


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


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入玉门关到酒泉,昔人想望若登天。


岂知万里西征客,归卧家山三十年。

绿绕青围古会稽,城东河上古招提。


巳公茅屋曾游处,渭北山人半醉题。


暂憩不妨停画楫,幽寻还得杖青藜。

三百里湖水接天,六十二翁身刺船。


饭足便休慵念禄,丹成不服怕登仙。


胸中浩浩了无物,世上纷纷徒可怜。

昔仕闽江日,民淳簿领闲。


同寮飞酒海,小吏擘蚝山。


梦境悠然逝,羸躯独尔顽。

五十未名老,无如衰疾何。


肺肝空激烈,颜鬓已蹉跎。


夜宴看长剑,秋风舞短蓑。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


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


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

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


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

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徵故事数前贤。


用才同践钧衡地,禀气终分大小年。


威凤本池思泛泳,仙查旧路望回旋。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昔在凤翔日,十岁即相识。


未有好文章,逢人赏颜色。


可怜何郎面,二十才冠饰。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忆昔凤翔城,龆年是事荣。


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


诗律蒙亲授,朋游忝自迎。

昔冠诸生首,初因三道徵。


公卿碧墀会,名姓白麻称。


日月光遥射,烟霄志渐弘。

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
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
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
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
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
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