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细雨如尘复似烟,两淮渡口各收船。


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

栖鹊无阴庇湿衣,行人仄伞避斜丝。


船兵归后轿兵去,独立淮河暮雨时。

断肠浪说贺方回,未抵秦郎剪水才。


欲向湖边问遗唱,鸳鸯鹦鹉两相推。

抵暮渔郎初上船,一竿摇入水精天。


忍寒不睡妨底事,来早卖鱼充酒钱。

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湖面黏天不见堤,湖心茭葑水周围。


暮鸿成阵鸦成队,已落还飞久未栖。

水从常润路都迷,曲曲长河曲曲堤。


不是两窗供日脚,更无南北与东西。

鸡犬渔翁共一船,生涯都在箬篷间。


小儿不耐初长日,自织筠篮胜打闲。

朱檐碧瓦照青澜,洁馆佳亭使往还。


船上高桥三十尺,市人倚折石栏干。

风从船里出船前,涨起帘帏紫拂天。


点检风来无处觅,破窗一隙小于钱。

朝来稍敢出船门,霜熟依然冷逼人。


刮地风来何处避,可怜岸筱猛回身。

身行衢信两中间,夹路尖峰面面寒。


只道秋山似春笋,不知春笋似秋山。

赤日中涂绿树阴,肯将碧伞借行人。


片云忽在树头上,失却勋劳庇得身。

远峰隔水醒人心,一半斜阳一半阴。


仙子更衣晚妆束,紫茸领子翠毛衿。

只见春晴道是晴,不知半夜嫩寒生。


疾风吹落林间雨,细雨还成大雨声。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绵花。

梳头正美睡相催,理尽霜丝梦恰回。


窗隙小风能几许,也吹蛛网去还来。

补尽窗棂闭尽门,茶瓯火阁对炉熏。


中庭浅水休教扫,政要留看雨点纹。

南方气候北方殊,春里清寒腊里无。


雨入竹林浑不见,只来叶尾作真珠。

漫浪江湖天一方,故人不见两三霜。


对床说尽平生话,黄叶声中秋夜长。

见说幽居绕万松,栽梅能白杏能红。


人行剡曲溪山里,家住辋川图画中。

溪上新桥是凤林,残风剩雨做秋阴。


先生小试南风手,写得一川山水音。

山似剡溪溪似油,人如诗句句如秋。


无边春里花饶笑,有底忙时草唤愁。

玉壶冰段露金茎,未抵闲居五咏清。


休道曹诗成七步,不须三步已诗成。

折得荷花伴我幽,更搴荷叶伴花愁。


孤芳欲落偏多思,一片先垂半不收。

白莲半莟未开时,看作红莲更不疑。


到得欲开浑别了,玉肤洗退淡胭脂。

晚花特地敛新妆,莫道无情总不妨。


中有黄金莲子盏,被人瞥见即深藏。

拣得新开便折将,忽然到晚敛花房。


只愁花敛香还减,来早重开别是香。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花销断不生。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