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


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


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武帝常勒兵,北登单于台。


始欲以威服,竟亦惭怀来。


徒令出塞师,万里求龙媒。

夜梦有人衣帔蜺,水边授我黄龟儿。


仰看星宿正离离,玉魁东指生斗威。


明朝我妇忽在蓐,乃生男子实秀眉。

当年仕宦忘其卑,朝出饮酒夜赋诗。


伊川嵩室恣游览,烂熳遍历焉有遗。


是时交朋最为盛,连值三相更保釐。

行色见车马,为之具壶觞。


暂辞甘泉宫,远奉左贤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络光。

琵琶转拨声繁促,学作饥禽啄寒木。
木蠹生虫细穴深,长啄歊铿未充腹。


胧弦叠响入众耳,发自深林答空谷。

昼惜日易沉,夜惜月易晓。


重阳种菊花,此意亦大好。


所嗟时节晚,又失浇培早。

言出君门日,遥闻紫禁钟。


诏书中使降,骏马上闲供。


天下持平手,毫偏不置胸。

摇摇墙头花,茜茜有好色。


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但与风相撩,不与风相得。

岩窦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禅衣百衲重,香刹四明深。


驯鹿来衔果,栽松去作林。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唧唧复唧唧,长沙何太息。


秋风入破衣,瘦妇思补刺。


手中把长线,无帛缝不得。

勿惊年齿迟,勿叹时节晚。


寒松翳林麓,射干生陇坂。


野蓬随飘飘,秋实缀纂纂。

既负天下望,必忧天下责。


每闻谏诤辞,苦意多矫激。


心存义勇赤,气与虹霓白。

泉上有君子,斋祠达主诚。


向来霖雨暴,触处蛟鼍鸣。


既祈致日出,杲杲纾民情。

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我船缓而西,君船迅而东。


缓迅各所尚,不意中路逢。


骥马方腾云,野鹤还就笼。

舟浅不能进,反羡车马驰。


同行各在野,有酒相与期。


堤上闻禽处,桑间落日时。

中间会与别,不啻二十年。


向来君之官,我必赠以篇。


今过临淮郡,惠好情联联。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开颜,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


一夕风雨来,且喜农亩滋。


中河不阻涩,舟楫亦所宜。

我从江南来,挂席江上正。


轻舟自行速,不与风力竞。


乃省少时学,强勉无佳兴。

尊王兴霸国,古莫重齐桓。


仲尼书大法,亦莫重更端。


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

君来何所闻,君去何所见。


自古慕虚名,往往轻既面。


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

未识潘岳貌,已知潘岳名。
去年改藩屏,暂此解佩缨。


一见意已合,谈笑仆屡更。

退之昔负天下才,扫掩众说犹除埃。


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


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札磨松煤。

吴王葬三女,因留此冈名。


已化被粲质,合有兰蕙生。


婵娟夜月照,晻蔼朝雾平。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


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我思陆平原,废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祸,事往不可箴。


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

断岸三百里,萦带松江流。


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闲意见水鸟,日共泛觥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