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


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满镜悲华发,空山寄此身。


白云家自有,黄卷业长贫。


懒任垂竿老,狂因酿黍春。

柱后千寮竦,林间百岁将。


同官皆不在,异世已如忘。


犹辨蝇书细,能令鸠杖光。

王御参三粲,河图叙九房。


天机从此浅,华孽竟非祥。


蟾窟那须药,牛津岂服箱。

番阳门外眺金天,禾黍故宫秋可怜。


泛泛龙渠通野井,茫茫雉堞入苍烟。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
纵横三百有余年。
几度交锋索战。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
七颠八倒。
往事知多少。

放棹山阴未拟回,酒酣乘兴更登台。


苍藤古木浑无语,曾见繁华几主来。

马跑泉水水西头,当日帝丘成古丘。


遥见双林青霭合,尚思千骑翠华游。

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飖。


浪凫惊亦双,蓬客将谁僚。


别饮孤易醒,离忧壮难销。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疴痊。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一径乔林下黄叶,三山翠壁绕禅居。


共君将住还归去,欲问安心知已疏。

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


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


夜静笙声兼鹤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前朝宫阙倚芒山,殿阁层层半岭间。


犹恐北来冈阜浅,太行东抱故孱颜。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


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缘深重奈成魔。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伊阙遥临凤阙前,龙门女几气苍然。


唐朝御路依稀在,犹想东巡尘暗天。

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


高楼一闭三十日,遥忆岩头种药翁。

缥缈危谯面面山,朝来云作雨潺潺。


忽然风卷归何处,百里阴晴反掌间。

飞泉来无穷,发自嵩岭背。


奔驰两山间,偶与乱石会。


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

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


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


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

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


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


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


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

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


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

玉女云为衣,飘摇不须捣。


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


清泉供浣濯,素月铺缯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