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窄窄红渠艳袜罗,盈盈一笑满黎涡。
小槽春滴金华酒,纤月风林玉树歌。


香掩冉,影婆娑。

融蜡融栀褪粉光。
晕眉晕脸学蛾妆。
惊回花底三更梦,别是风前一种香。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


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

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


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


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

夜坐拥肿亭,昼登崔巍岑。


日窥万峰首,月见双泉心。


松气清耳目,竹氛碧衣襟。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从梢未及甘。


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观形随阜饮溪鹿,云气侵山食叶蚕。

神仙避世守关门,一世沉埋百世尊。


旧宅居人无姓尹,深山道士即为孙。


天寒游客常逢雪,日暮归鸦自识村。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东来亦何求,聊欲观海岱。


海西尚千里,将行勇还退。


岱阴即齐疆,南往曾历块。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


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


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大秦遥可说,高处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


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

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若临瑶池前,想望昆仑丘。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

秋风吹散锦溪云,一笑南山雨后新。


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


登山脚健何妨老,留客情深不计贫。


朱吕月林传故事,他年还许上西邻。

圣学宫墙亦久荒,如公精力可升堂。


若为千古经纶手,只作终年著述忙。


末俗浇漓风益下,平生辛苦意难忘。

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


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

华盖亭亭。
向阳松桂荣。
背立夜坛朝斗,直下看、老人星。

中岩多少隐,提榼抱琴游。


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


瓢闲高树挂,杯急曲池流。

近逢商洛客,知尔住南塘。


草阁平春水,柴门掩夕阳。


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把酒重登塞上台,匡时君等亦雄哉!


云连雉堞秋逾静,月照机丝夜可哀。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
下临湖海见三州。
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