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令弟佐宣城,赠余琴溪鹤。


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


白玉为毛衣,黄金不肯博。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

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傍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门庭有水巷无尘,好称闲官作主人。


冷似雀罗虽少客,宽于蜗舍足容身。


疏通竹径将迎月,扫掠莎台欲待春。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


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


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秋。


香连日彩浮绡幕,溪逐歌声绕画楼。

大夫官重醉江东,潇洒名儒振古风。


文石陛前辞圣主,碧云天外作冥鸿。


五言宁谢颜光禄,百岁须齐卫武公。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衰散相逢洛水边,却思同在紫薇天。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小楼才受一床横,终日看山酒满倾。


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窗。


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中郎南镇权方重,内史高斋兴有馀。

浮云金络膝,昨日别朱轮。


衔草如怀恋,嘶风尚意频。


曾将此君子,不是换佳人。

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祗涕洟。


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棠棣鹡鸰诗。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


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

江路与天连,风帆何淼然。


遥林浪出没,孤舫鸟联翩。


常爱千钧重,深思万事捐。

不是青山是画图,南山瘦削北敷腴。


两山名姓君知么,一字玄晖一圣俞。

近山浅绿远深青,两样风姿一样清。


似怨朝阳卷云雾,被侬看著太分明。

敬亭宛水故依然,叠嶂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倩谁海内掌风烟。

路入宣城山便奇,苍虬活走绿鸾飞。


诗人眼毒已先见,却旋褰云作翠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