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道乡先生有族子,卜筑富川弄江水。


更穿两沼磨碧铜,分种芙蕖了秋事。


一沼花白一沼红,新亭恰当红白中。

庾家南楼天下无,李家南楼何似渠。
玉篸碧山罗带水,眼界风烟且千里。


何须横陈鹦鹉洲,月挂栏干西角头。

下泳山尖碧云起,添得奇峰三四觜。


老人登楼来看云,下瞰云端在平地。


急呼云师令执鞭,我欲乘此追群仙。

仙山去天才一握,与山相高邹氏阁。


月波吹面寒欲冰,斗柄挂檐危不落。


叶县双凫那复飞,缑山一鹤何时归。

西江山水何处好,观山夜泉快阁风。


山奇水秀产瑰宝,彭氏四杰隐此中。


斗间异气如白虹,少微芒寒摇太空。

屏山十论抉圣心,甘老十论刮古今。
古今刮得都见髓,持献玉工逢刖趾。


玉皇左相华阳封,上与阿旦双周公。

君不见南轩先生以道鸣,岳麓书院陶诸生。
君不见晦庵先生妙经学,庐山书院榜白鹿。


吾乡萧君八叶孙,云冈筑斋高入云。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龙泉二李继谪仙,朝议朝散相后先。


凤雏二妙继乃祖,宗儒师儒贤弟昆。


手种兔目今几年,日茹叶淘呻断编。

梅郎绛节朝玉台,朝游五城暮九垓。


遗民香火答遗爱,何年祠屋荒苍苔。


剑津诗客子张子,住持仙坛判山水。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秋月弄长江,平地点远岫。


赞府诗句中,字字江山秀。

苍髯秦大夫,瘦骨孤竹君。


主人似二子,二子似主人。

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
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刺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洞庭波上木叶脱,巫山宅前野花发。


子规啼杀不见人,空令千载忆灵均。


春兰九畹百亩蕙,自荣自落谁能佩。

屋是茅一把,门是柴一束。


是间著宇宙,太仓半粒粟。


吾闻陈家扉,样似陶家屋。

薰风自南来,万象皆披襟。


老子本不热,看他度青林。

其大弥九苍,其小贮一壶。


静观性中天,大小竟何如。

山林与朝市,隐处俱未是。


只个西枝西,默坐且求志。

天下无个事,巧著事便生。


濂溪一赋在,座右不须铭。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


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紫鸾自超诣,一日可天地。


儿郎但读书,圣处底难至。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既得陇,复望蜀,未求宝剑先求玉。


秦相后车一千毂,唐相胡椒八百斛。


黄金肘印驾黄鹄,身前佞佛身后福。

周郎昨赞元戎幕,夜眺秦川登剑阁。


函关不用一丸泥,谈笑生风扫河洛。


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

嘉林市中尘一丈,嘉林寺后竹千竿。


先君授徒竹窗底,我初识君俱少年。


同师同舍同笔砚,火冷灯青飞雪片。

王家唤竹作此君,周家唤莲作君子。


泥中怀玉避俗尘,水上开花超大地。


红裳翠盖在眼中,欲往从之隔秋水。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