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
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
气味
甘、咸、平、无毒。
释名
石燕状如蚬蛤,色如土,坚重如石。
李明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乃是石类;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乃是禽类。
禽类石燕,常为助阳药。
释名
金星石,石外有金色麸片;银星石,石外有银色麸片。
两者的药效,大体相似。
气味
甘、寒、无毒。
释名
亦名信石、人言。
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
苦、酸、暖、有毒。
释名
亦名胆矾、黑石、君石、毕石、铜勒、立制石。
气味
酸、辛、寒、有毒。
主治
风痰。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
释名
亦名石绿、大绿。
生于铜矿中。
气味
小毒。
释名
曾,音层。
曾青,即层青。
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
释名
亦名胡盐、羌盐、青盐、秃登盐、阴士盐(按:即现在所称的大青盐)。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
释名
亦名杨梅青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眼睛昏花不明。
用空青少许,露一夜,次日,点眼。
释名
亦名白余粮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
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
释名
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哮喘,睡卧不得。
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
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苦、寒、无毒。
释名
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耳聋。
释名
亦名海石、水花。
气味
咸、平、无毒。
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释名
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
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霜。
亦名灶突墨、灶额墨。
释名
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中风口。
释名
亦称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
气味
甘、辛、温、有毒。
主治
刀伤。
释名
亦名石油、石漆、猛火油、雄黄油、硫磺油。
气味
辛、苦、有毒。
主治
小儿惊热、疮癣虫癞等。
释名
亦名太乙玄精石、阴精石、玄英石。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伤寒,头痛壮热,四肢不利。
释名
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一切劳嗽(胸膈痞满,咳嗽不已)。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打伤肿痛。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眼睛突然红肿。
释名
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骨蒸热(按:即结核病)。
释名
本品质似石而性粘,故名五脂。
有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等不同的类别,总称为“五色五脂”。
药用以赤石脂为最多,白石脂少用,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三种都不入药。
释名
亦名无灰木。
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气味
甘、大寒、无毒。
释名
亦名画石、液石、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烦热多渴。
释名
亦称白龙粉。
为白净朴硝,先与萝卜处同煎,后与甘划同煎,再经火煅制成。
气味辛、甘、冷、无毒。
释名
亦名细理石、寒水石。
主治
伤寒发狂。
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
用雌黄二两、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