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


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


风松时落蕊,病鹤不梳翎。

但令朱雀长金花,此别还同一转车。


五百年间谁复在?


会看铜狄两咨嗟。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台省诸公日造朝,放慵别驾愧逍遥。


州如斗大真无事,日抵年长未易消。


午坐焚香常寂寂,晨兴署字亦寥寥。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春意渐归芳草。
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

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
后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

心游魏阙鱼千里,梦觉邯郸黍一炊。


蔬食菜羹吾亦饱,逍遥堂下叶辞枝。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

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

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老其材八十馀年者。
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陈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老而愈茂。
诸文孙恐其力不胜葩,岁删其萼盈斛,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畴昔金门看选贤,一星终矣半英躔。


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


作者七人茅瘴地,肃霜九月菊残天。

一笑聊开口,千忧不上眉。


林深受风得,柏老到霜知。


小憩逢筠洞,幽寻及枳篱。

竹际笙簧起,回听众籁微。


时陪物外赏,肯念日斜归。


草色违秋意,池光净客衣。

鸟语知公乐,晴山及我游。


尽排物外事,拚作酒中浮。


菊蕊离双鬓,林声隐四愁。

岁月移文外,乾坤杖屦中。


铿然五字律,健在百夫雄。


秋入池深碧,寒欺叶递红。

长身少髯复多骨,忆在儿时获相识。


满朝善类推老成,乡曲名流诵才德。


尔来契阔四十年,停鸾峙鹄欣相传。

鬼谷西来一丈清,三山箕拱慰高情。


时平尚欲依王表,南斗逍遥毕此生。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


意随蓂叶尽,愁共柳条新。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夫君惠我逍遥枕,恐我逍遥迹未超。


形体逍遥终未至,更和魂梦与逍遥。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


穷神知道泰,养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荡,山川徒琢磨。

人生忧不足,足外更何求。


吾生虽未足,亦也却无忧。


天和将酒养,真乐用诗勾。

吾道本来平,人多不肯行。


得心无后味,失脚有深坑。


若未通天地,焉能了死生。

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六合旷无际,逍遥好纵游。


放怀同一贯,瞬目即千秋。


丸遇区臾止,萍随波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