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清晓新凉惬老怀,只愁傔从可怜哉。


泥行寸步无由到,雨去前山却复回。

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


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

行穿诘曲更崔嵬,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隔篱犬吠出头来。

君看人迹蝶来轻,踏得林间路作坑。


古路今人行不得,一时移上上头行。

斫地烧畬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


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不但秋原雨冒田,坐看平地路成川。


隔田山下青松外,不见人家只见烟。

雨入秋田恰及时,禾头相枕卧相依。


路南路北皆秋水,净洗行人屦上泥。

可堪衰病两相缠,更苦悬车尚五年。


羡杀雨中山上水,留它不住竟归田。

梦中一夜雨浪浪,晓过田间尚雨香。


塘水溉田能几许,雨馀田水却归塘。

南山行尽到西湖,却上扁舟赴玉壶。


十里便成三十里,暑中何处不长涂。

骑吏欢呼不要嗔,二千里外北归人。


殷勤自掬曹溪水,净洗先生面上尘。

清晓新晴物物熙,小风淡日暖归旗。


不堪回首南华路,去岁梅花细雨时。

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


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

桃花薄相点燕脂,输与梨花雪作肌。


只有垂杨不脂粉,缕金铺翠衬腰支。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


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玉峰云剥逗斜明,花径泥乾得晚行。


细细一风寒里暖,时时数点雨中晴。

走上松梢绕却它,为它满插一头花。


未论似得酴醾否,且是幽香野得些。

千朵齐开雪面皮,一芽初长紫兰枝。


一芽来岁还千朵,谁见开花似雪时。

黄云割露几肩归,紫玉炊香一饭肥。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衢信中央两尽头,蚕麰今岁十分收。


穗初黄后枝无绿,不但麦秋桑亦秋。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阴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东风试暖却成寒,春恰平分又欲残。


淡着烟云轻着雨,近遮草树远遮山。


人行柳色花光里,天接江西岭北间。

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


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


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

去秋行部惨山容,得似春山意态浓。


嫩绿峰当新雨后,乱红花发烂晴中。


仙姿玉骨丹青写,雾鬓风鬟锦绣幪。

野花垂路止人行,田水偏寻缺处鸣。


近浦人家随曲折,插秧天气半阴晴。

肩舆坐睡茶力短,野堠无文山路长。


鸦鹊声欢人不会,枇杷一树十分黄。

紫玉盘盛碎紫绡,碎绡拥出九娇饶。


却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梢。


叶叶鲜明还互照,婷婷风韵不胜妖。

看尽徽苏谱与园,牡丹未见粉丝君。


春罗浅染醋红色,玉板蹙成裙摺纹。


头重醉馀扶不起,肌香淑处澹仍芬。

溪缭双衣带,桥森百足虫。


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


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

一径青松露,三门白水烟。


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


地旷迎先见,村移眺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