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


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


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


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场不异耆闇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


秀眉明目坏色衣,谁其写成比丘相。

清晨得君书,远意来吴中。


开缄一见面,顿觉百虑空。


书词若萧屑,怪我情不通。

欲从旷口过金陵,不惜汤泉两日程。


因就故人求一浴,何妨随例得身轻。

胜游自有经年约,佳客难同信步来。


无复风烟翳寒日,渐催花柳映高台。


云光故事空陈迹,玉树遗音失旧哀。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我闻栖禅人,一念超十地。


云何别影事,未免依缘气。


譬如幻男女,机废根随废。

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亦不拈椎并竖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


感慈神骏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

神龙异凡马,头角要须敛。


邦公七岁时,惊耳一语险。


悟身非常住,风日过河减。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闲。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江东释子多能诗,窗前树下如蝉嘶。


朝风暮月只自老,建安旧体谁攀跻。


唯师独慕陶彭泽,奇迹仍收王会稽。

鹅湖有鹅吾不问,鹅湖无鹅吾不疑。
道士须换黄庭经,释子自名太虚辞。


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我亦曾非逸少为。

山有枇杷树,树多猕猴群。


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峰云。


随飙来溪口,石上起氤氲。

朝从雪窦请,暮卷云衲轻。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


吴霜点髭根,海乌随众迎。

大松五丈百岁馀,小松五尺前时种。


俱有坚完不朽心,莫以今轻古为重。


东溪一片寒玉光,夜挂高枝何所用。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

衡山几千里,闻在湘川侧。


云霞不可到,峰壑无由识。


方丈开其间,青松隐寒色。

旧居庐岳寺,新化给孤园。


还享国人供,应无尘事喧。


有来听喻筏,一悟见吹幡。

谢傅青山路,春来蔓草生。


樵苏犹不入,瓶锡莫能行。


朝上野船去,宿逢溪雨鸣。

妄念已知今世错,勤修别结后身缘。


尺三汗脚踏龙尾,丈六金身坐象筵。


昔趁蛾眉班谒帝,今从牛矢路归田。

雪峰寺里曾相识,面皱颧高五十馀。


削发入山参最久,白头出世瘦如初。


觉心不共真身坏,遗偈犹能战手书。

佛子扫空泡影后,道家跳出䪿门馀。


日公未得为超脱,犹宝寒斋数纸书。

昔把钓竿垂,今拈拂子挥。


矶边沤鸟问,师出几时归。

占断一房居,矶边足钓徒。


如何贪出世,亦典了西湖。

去春蒙尹召,曾一泛湖光。


和靖应相笑,君房有许忙。

入佛名无本,归儒字浪仙。


韩公虽稍黠,不晓句参禅。

安知先长老,不是昔勤公。


尔有五七字,今无六一翁。

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

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


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