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
兼所爱,则兼所养也。
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同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