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


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林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

白简威犹凛,青山兴已浓。


鹤闲云作氅,驼卧草埋峰。


跪屦若可教,卜邻应见容。

挥手东门别,朱颜鬓未霜。


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


后事书千纸,新坟天一方。

才贤世有几,廊庙忍轻遗。


公在不早用,人今方见思。


故山松郁郁,旧史印累累。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


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


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


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模。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穷巷凄凉苦未和,君家庭院得春多。


不辞瘦马冲残雪,来听佳人唱《踏莎》。


破恨径须烦曲蘖,增年谁复怨羲娥。

东晋巾车令,西京执戟郎。


甘心向山水,结发事文章。


故自轻千户,何曾羡一囊。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


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


言从谢康乐,先献鲁灵光。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


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