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循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子美真可语也。
昨自瓜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意。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
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
闭门扫轨,朋旧少过。
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
馀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
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
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
浮云方叆叇,光景遂已戢。
浃旬深霪澍,千里破封蛰。
茫茫河伯叹,萧萧山鬼泣。
崎岖江北道,复此渡淮水。
策马向广原,苍茫见帝里。
葱葱绿树陵,郁郁紫云起。
倚玉山之孤峙兮,前娄水之迂萦。
占恺爽于邑中兮,雄面势于山阳。
有默斋之主人兮,搆冰崖之草堂。
钟山云气何苍苍,长江万里来汤汤。
龙蟠虎踞宅帝王,凿山断岭自秦皇。
孙吴、司马、六代至南唐,神皋帝辇争辉煌。
御苑清风正麦秋,金舆晚出事宸游。
两歧凝露垂黄茂,万斛连云际绿畴。
先为祈年多瑞雪,节来甘雨应玄修。
晨出东郭门,初日照我颜。
春风吹习习,好鸟声绵蛮。
岩阿见黄屋,登披寻神山。
昼日承明独静居,怡情闲把画图披。
坐看四序璿玑转,并是风调雨顺时。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谢公四十馀,高卧东山间。
妻子来相问,掩口笑不言。
长安公与卿,富贵多少年。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澱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女二二,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时又戊戌戊午,予以为奇。
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见予,辄常呼予。
一日,予自山中还,见长女能抱其妹,心甚喜。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
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
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
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
嘉靖壬寅。
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
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体在。
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
太湖,东南巨浸也。
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
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年十六年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
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
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六王争斗赵更骄,壮哉武灵尤雄枭。
尝游大陵感奇梦,天锡神女有孟姚。
改服骑射致其兵,拓境千里功何高!北地方从代犬通,嵬嵬灵寿起岧峣。
五日彭城去住舟,狂风吹雪不肯收。
推来冰凌大如屋,舟人夜半呼不休。
老夫拥衾只匡坐,雪中日日看黄楼。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自从出门口,预言相见期。
西风扬子渡,犹嫌归棹迟。
于今对寒月,芭蕉露漓漓。
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
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