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骥虽老,举鞭脱逸。
交驰蚁封,步中衡石。
旁睨驽骀,丰肉灭节。
买地孤村结草庐,萧然身世落樵渔。
一编在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
兼所爱,则兼所养也。
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同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告子曰:“生之谓性。
”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桊。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