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刬锄。


时无车马游,焚香坐读书。


有堂曰粹隐,惟见安且舒。

遽告我行何所之,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为尔买屋丐尔资。

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


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


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

季札墓傍碑,古称尼父篆。


始沿春秋义,十字固莫浅。


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

松竹暗山门,飕飗给青吹。


传闻宋高祖,旧宅为兹寺。


地以黑龙升,经因白马至。

信如季子贤,自昔知能几。


依约有荒祠,寂寥无奠篚。


坏梁生湿菌,古木凭山鬼。

尝闻观蹄涔,讵识海水大。


浩浩与天同,滔滔众流会。


平吞江作练,远泻河如带。

山与众山殊,寺非诸寺拟。


无面不当江,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后。


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

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


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


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秋雾郁不开,曚昽夹溪树。


深枝尚宿禽,寒叶时惊露。


我居溪之阴,早景诚所慕。

夙怀高世趣,固足林壑情。


欲游名山遍,遂为庐岳行。


又访远公迹,东林气象清。

晚爱池上清,群峰对檐隙。


常恐云气生,坐令苍翠隔。


复绕曲塘阴,映实孤花拆。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客从东国来,山云犹在屦。


是时正穷腊,雁落溪阴暮。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浔阳几千里,无不见炉峰。


苍翠入众目,岩壑少行踪。


高僧忽独往,杳杳怀远公。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

常观月从东海出,想照石桥旁畔人。


试问当年与今日,清光不改只如新。

闻道山中出入稀,偶来溪上笑谈微。


野云不管田袍薄,寒逼瘦肤相伴归。

陶令归时远公送,石苔秋雨步迟迟。


凌霄花在古松上,也笑向人人不知。

尔教禁足不出户,盛夏畏蹈蝼蚁踪。


赤日去省已亡律,曷若冠带共甘浓。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


长松碧筱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人闲溪上横刳木,素琴寒倚一枝玉。


吴王城畔锁深房,月下空弹孤雁曲。

瓶巾过江去,远托故人船。


借问风涛势,何如杯度年。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泉。


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


不寻琪树去,肯向石桥行。


海近云多润,山高日少晴。

南国三衣客,王城一见春。


花明驰道远,雨涨御沟新。


茗忆山中物,云怀岭上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