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水涨池新满,山寒屋尽低。


愁多憎夜雨,睡少喜晨鸡。


社肉初分胙,春芜已再犁。

寒夜卧林庐,萧然适有馀。


虫悲号坏壁,灯暗守残书。


养拙天知我,安贫老似初。

沟水浸新月,街槐生碧烟。


明河七夕后,倦马五门前。


小市灯初闹,高楼鼓已传。

夜漏馀十刻,凉飔如九秋。


滩声聒酒醒,月色照人愁。


落魄悲孤宦,龙钟怯远游。

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


莲折舟行远,萍多钓下迟。


坏堤泉落处,凉簟雨来时。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

九江烟水一登临,风月清含古恨深。


湿尽青衫司马泪,琵琶还似雍门琴。

紫貂裘暖朔风惊,潢水冰光射日明。


笑语同来向公子,马头今日向南行。

南浦空波绿,西陂夕照寒。


瑶华伤远道,芳草送归鞍。


翠敛遥山叠,氛收古泽宽。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


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

水光山气碧浮浮,落日将归又少留。


从此只应长入梦,梦中还与故人游。

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


心气已劳形亦弊,自怜于世欲何营。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寒苦同登甲乙科,天涯相对合如何。


心存阙下还忧畏,身在樽前且笑歌。


闲上碧江游画鹢,醉留红袖舞鸣鼍。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
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

悠悠东去欲何之,草草西还可是归。


残日两竿荒戍远,青山满眼故园非。


江田经雨菰蒋熟,石路无风蠛蠓飞。

黄尘随马染征衣,十里江皋送客晖。


废井草荒蛙黾怒,下田沙涨芋魁肥。


解缨拂树弄清浅,横榻扫云飞翠微。

香风细细出重墙,不见繁枝已断肠。


知有何人卷帘箔,卧看零落满斜阳。

衮衮尘埃与愿违,可堪持酒送将归。


壮心已服驽骀老,羁思常先鸿雁飞。


十口无厌太仓粟,四邻分采故山薇。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


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

相君家,宾宴集。
秋叶晓霜红湿。
帘额动,水纹浮。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忆昔童孙小,曾蒙大母怜。

胜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红镫下,书声白发前。

积雪锢万瓦,云容如死灰。


岂惟梅柳寒,小槽冰春醅。


东风乃多事,仍将六花来。

楼观青红倚快晴。
惊看陆地涌蓬瀛。
南园花影笙歌地,东岭松风鼓角声。

漂泊离巢燕,弯跧负壳蜗。


瘦嫌莞席硬,老觉画屏奢。


报道帆当落,传呼鼓已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