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


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


闲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


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


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


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


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


宴安衽席间,蛟鳄垂涎地。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径。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主人心安乐,花竹有和气。


时从物外赏,自益酒中味。


斸枯蚁改穴,扫箨笋迸地。

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


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


莲花生淤泥,可见嗔喜性。

我住北山下,南山横我前。


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


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鲜。

东园花径半莓苔,老子多时不到来。


一巷江梅都落尽,只今开底是红梅。

春到东园恰□□,腊前闻已破南枝。


□□□□□□□,□旦元□□□诗。

东园把酒问东皇,何事梅花压众芳。


和靖当年一题品,到今几载句犹香。

谁占百花头上魁,花神推许□□□。


东园春信知多少,今日喜晴拚一来。

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


老子不来才几曰,松花槲叶满亭中。

雨香不及露华香,竹液花膏馥葛裳。


侬与晓星成二客,更无人共上番凉。

病起乌藤强自扶,三三径里晓晴初。


莺声只在花梢近,行去行来不见渠。

低枝碧李压人头,过雨黄梅满道周。


红日漏云初试暑,绿阴酣露已偷秋。

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醉红娇绿恼人看。

偶逢李径一花开,从此东园日日来。


更约桃花同坼好,红红白白两相催。

儿牵黄犊父担犁,社鼓迎神簇纸旗。


不是丰年那得此,今春大胜去春时。

偶看红梅到小园,凭栏送眼过前村。


山头茅屋隔孤树,篱外行人出半身。

看花不合在花间,外面看来锦一般。


每一团花三丈许,红花团绕白花团。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雨涩风酸闷却春,日光初暖倍精神。


天如一面青罗扇,仰看横枝自写真。

两朵三枝梅正新,不疏不密最忺人。


花枝夹径嗔人过,絓脱老夫头上巾。

雨后霜前梅欲开,欲开犹懒雪风催。


一秋不到东园里,从此朝朝暮暮来。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


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数间茅屋傍山根,一队儿童出竹门。


只爱行穿杨柳渡,不知失却李花村。

胡床脚底万峰寒,拄杖锥尖乱藓斑。


天柱冈头行未饱,相携更上一重山。

嫩晴无日也无风,政是春光酒样醲。


行到中峰元未觉,回头已度打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