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


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宜烛下看。


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

试问玉蟾寒皎皎,何如银烛乱荧荧。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

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


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


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


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天时与人意,龃龉旧无疑。


坐久翻遗恨,光来已后期。


行云凝黛色,见跋费金枝。

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浮云吹尽数秋毫,爚爚金波满满醪。


千里得君诗挑战,夜坛谁敢将风骚。

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


处处楼台竞歌宴,的能爱月几人同。

天遣今宵无寸云,故开秋碧挂冰轮。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一年中秋最明月,也照贫家门户来。
清光适从人意满,壶觞政为诗社开。


秋空高明万物静,此时乃见天地性。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秀稻秋风喜太平,独疑连雨未全晴。


银蟾似亦无聊赖,默度寒宵懒吐明。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
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
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
缘山七十馀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

素娥大作中秋节,一夜广寒桂花发。


天风吹堕绿野堂,夜半瑶阶丈深雪。


梅仙不知天尚秋,只惊香雪点搔头。

西山走下丹砂丸,东山飞上黄金盘。


径从碧海升青天,半湿尚带波涛痕。


初辉淡淡寒不动,月华犹轻桂华重。

新寒催我索衣裘,凉雨凄云总是愁。


耐冷素娥今老去,夜来桂殿罢中秋。

劣到中秋云便兴,中秋过了却成晴。


雾横平野村村白,日上疏林叶叶明。


岁事不应如许早,朝来已觉嫩寒生。

几年今夕一番逢,千古何人此兴同。


酒入银河波底月,笛吹玉桂树梢风。


莫言秋色无多巧,净洗清光也费工。

欲遣清风扫乱云,先将一雨净游尘。


今年大作中秋事,月色何孤我辈人。


照却八方还剩在,看来千古许清新。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中秋无月莫尤天,月入秋来夜夜妍。


且道今宵明月色,何曾减却半分圜。

去岁中秋政病馀,爱它月色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月到南窗小半扉,无灯始觉室生辉。


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