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山鸦晓辞谷,似报游人起。


出门犹屡顾,惨若去吾里。


道途险且迂,继此复能几。

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沙鹤上阶立,潭月当户开。

此中留我宿,两夜不能回。

幸与静境遇,喜无归侣催。

闇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著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


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

马蹄连早暮,车尘细如雾。


谁知此路边,高阁下风驭。


颇传秋月夕,语笑联杖履。

张公一去二百载,杰阁依然横霭中。


徙倚看碑仍看画,时闻柏子落秋风。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崄啼。


缭绕飞桥能试客,蒙茸翠蔓巧藏溪。


云为绛帐马融室,石作屏风玉女闺。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


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


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


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

上方下方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闲步。


数峰行尽犹未归,寂寞经声竹阴暮。

乡近尤谙俗,山深莫掩名。


士皆夸尉好,民亦诵官清。


入幕交游少,依僧去住轻。

或盘碧汉唳清宵,几载山中伴寂寥。


今日鹤来翁已出,他年却恐费翁招。

闻说周仙有后身,出山不为两朱轮。


白云丹灶俱无恙,凭汝殷勤谢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