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馀。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孙氏有吴国,四海未息戈。


猎以耀威武,平野万骑罗。


英雄魏与蜀,貔虎一何多。

山头寒泉穴,净若镜面平。


熨齿敲冰冷,贮瓶微玉声。


傍有野鹿迹,上啼林鸟清。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匆匆车马鸣,趁此天新晴。


归逢暮春月,正值气候清。


久已念行迈,遂往不计程。

韩子于文章,所贵不相效。


譬彼古今人,同心不同貌。


吉从志久慕,亦以重名教。

知君弃官后,江上寻名山。


心既惯世内,迹欲还人间。


昭亭忽来过,览古兴长叹。

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


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


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

蛟龙养鬐鬣,当在浩浩浔。


虎豹养文采,当在巍巍岑。


我无太山高,我无沧海深。

潘侯擅诗笔,五色神授江。


世家有大勋,佐舜同厖降。


子孙逢太平,少小事书窗。

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耻游公相门,甘自守恬淡。

地厚天青冥,故交荣谢并。


何当一壶酒,以昔相与倾。


君今二千石,未往恋山楹。

朝回思见子,疲马不及换。


入门呼僮仆,鸡犬屡鸣嚾。


中厨尚青烟,知未毕晨爨。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


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

置酒兰菊间,宾主适所适。


权豪自炎炎,下上走役役。


兹时况休沐,良可会朋戚。

侵晓忽飞雨,飒然户庭凉。


滴阶初闻声,濯树暗有香。


吹烛焰闪闪,鸣鸡湿昂昂。

瓦盆贮斗斛,何必问尺寻。


菖蒲未见花,莲子未见心。


小鲜不足烹,安用芎饵沉。

朝车走辚辚,暮车走

奇哉王右军,下笔若神圣。


长戈与伏弩,无不从号令。


贤豪虽林立,帖敛孰敢竞。

谏议吴王孙,特画水物具。


至今图写名,不减南朝顾。


浓淡一以墨,螯壳自有度。

山林与城阙,事物不相对。


唯闻秉道义,所处无内外。


趋烦而毁静,此理乃俗辈。

江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


其间又有苍鼠须,入用不数南鸡毛。


二物缓急岂常获,捕刺徒尔操蛮刀。

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


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春风约柳一片西,欲托鸟翼传音稽。


昨朝偶向东城去,草草又逢骢马蹄。


长髯御史威正峭,沙堤来坐气吐霓。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二君嗜学者,不啻食饮贪。


所得才半语,已实犹双南。


推予当独步,幸勿辞再三。

平生少壮日,百事牵于情。


今年辄五十,所向唯直诚。


既不慕富贵,亦不防巧倾。

豮豕在涂龙在泽,豺狼食肉麝食柏。


蹄毛与角不对齿,啄觜两足副以翮。


既能闲闲住深谷,岂使于于佩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