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野性纵壑鱼,官身堕阱虎。


适得建溪春,颇忆松下釜。


微霜初变寒,短景已过午。

造朝下白帝,吊古游青神。


城头三间屋,聊得岸我巾。


元祐太史公,世宁有斯人。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空峥嵘。

商周去不还,盛哉汉唐宋。


苏公本天人,谪堕为世用。


太平极嘉祐,珠玉始包贡。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


持献太夫人,远附海上舶。


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


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


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


锻鍊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形槁神弥王,心虚脑自凝。


平生一酒榼,万里两行縢。


安枕存玄牝,斋居养绛陵。

太尉关河杰,飞腾亦遇时。


中原方荡覆,大计易差池。


素壁龙蛇字,空山熊豹姿。

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


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


云护巢松谷,神呵煅药炉。

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


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冈。

七里滩声舜庙前,杏花初盛草芊芊。


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纶野水天。


不为伤离成极望,更因行乐惜流年。

往年江海别元卿,家近山阳古郡城。


莲浦香中离席散,柳堤风里钓船横。


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隔石觅屐迹,西溪迷鸡啼。


小鸟扰晓沼,犁泥齐低畦。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其一】


崔徽自写镜中真,洛水谁传赋里神。


节序推移比弹指,铅华狼籍又辞春。


红颜仙蜕三生骨,紫陌香消一丈尘。

寥寥空山岑,泠泠风松林。


流云垂鳞光,悬泉扬高音。


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徵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馀香暗度垣。

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


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


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

楼台高耸间晴霞,松桧阴森夹柳斜。


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自嗟不及门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应是少微星,又云严君平。


浩歌七十馀,未尝识戈兵。


康宁福已大,清静道自生。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笠一钩丝。
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宫槐弄黄黄,莲叶绿婉婉。


时同二三友,竹轩凉夏晚。


驾言都城南,以望征车返。

钓璜英气横白蜺,欬唾珠玉皆新诗。


江山愁诉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


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