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沈。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杨子爱言诗,春天好咏时。


恋花从马滞,联句放杯迟。


日映含烟竹,风牵卧柳丝。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 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


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徘徊峻极寺,清意满烟霞。


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勿谓无波涛,云雷有时恶。


乘此澄清间,吾缨可以濯。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


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


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


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


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妆。


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莫学阳台梦,无端惑楚王。

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


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


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传闻王子仙,涧边遗一骥。


当时青云路,鸡犬亦可致。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


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拒。

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


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故人念江湖,富贵如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