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与梅岁岁有幽期,忘却如今两鬓丝。


乘淡月时和雪看,斸苍苔地带花移。


先春瘦损应多恨,静夜香来更一奇。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时矣,至于流风馀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皆足以垂于不朽。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即云深山大泽,龙蛇为得性之场;广汉巨川,珠贝是有殊之地。
岂徒茂林修竹,王右军山阴之兰亭;流水长堤,石季伦河阳之梓泽?


下官天性任真,直言淳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沈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


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春山华润秋山瘦,雨山点黯晴山秀。


湖湘山色天下稀,零陵乃复白其眉。


作亭不为俗人好,个竹把茅吾事了。

道傍小树复低枝,摘尽青梅肯更遗。


偶尔叶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

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


极目但苍茫,前瞻如有失。


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

抗心尘境外,结宇临秋山。


乘高一骋望,表里穷遐观。


众崿互攒列,连冈莽萦环。

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
小艇载人来,约尊酒、商量歧路。
衰柳断桥西,共携手、攀条无语。

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


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他年叶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


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


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粲粲都人。

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喜着屐穿花,卷帘看雨,拄笏临风。
玲珑。

越绝孤城枕海湄,越王亭下景迟迟。


云埋夏后藏书穴,草没秦皇颂德碑。


凿齿未驯虞礼乐,戈船犹驻汉旌旗。

湖上清溪溪上山,山亭结构俯人寰。


窗中树色宜晴雨,门外滩声自往还。


鍊药井寒玄鹤逝,采莲舟去碧波闲。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微流自作小潺湲,底处奔崖落迸泉。


骤喜忽闻飞雨过,却疑惊起老龙眠。


凭轩但遣时醒耳,裂岸何须去拍天。

家山千仞耸亭亭,梦绕苕溪十里青。


苦厌簿书迷老景,坐怀丘壑寄颓龄。


稚川可复寻勾漏,灵运能忘过始宁。

使节交驰数路分,颇知旰食念前军。


疾须图上金城策,一见真堪胜百闻。

膻秽初闻颍水清,东君更复过蒙城。


应须鄂渚兵同入,贼垒聊烦尽刬平。

僚吏相哀白事稀,抱琴时自弄清徽。


何妨共倒樽中渌,不怕鸣驺问道归。

微风似与洗庭除,石枕蛮藤不负予。


八尺方床聊已足,可须仍要读残书。

为山亭下小巑岏,只欠萧萧竹数竿。


但遣飞流时漱玉,且将归思为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