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雕弓挂壁耻言勋,笑人渔樵便作群。


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肩舆已弃蹑风骓,旧物犹存杨柳枝。


一曲清商近尤好,五陵豪气未全衰。

山西旧将本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


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


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


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乾。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


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


何如今日会,浥涧平泉曲。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色相故关行道地,香尘拟触坐禅人。


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斸得厅前栽。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

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秋雨初霁开长空,夜天无云吐白虹。
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昆仑黄流泻浩浩,太华巨掌摩穹穹。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


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


不作看山想,秋云时往还。

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当户碧峰稠,云烟自昏晓。

古人误我。
独舞西风双泪堕。
鹤去无踪。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白蘋有嘉招,苍弁得胜践。


会心不惮远,乘兴恐失便。


篮舆犯穷腊,共作忍寒面。

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愁来步前庭,仰视行云驰。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江水浸石壁,峭直无鸟踪。


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龙。


霹雳雨脚入,湿点莓苔封。

有待云雨在,无伤斤斧馀。


将军漫弓箭,居士或眉须。


缺记共工怒,深资夸父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