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辞家彩胜人为日,归路梨花雨合晴。


庭下秋千应未拆,笼中鹦鹉即闻声。


千门走马将看榜,广市吹箫尚卖饧。

古史书不足,磨璞镌美辞。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峄山字苦隳。


西汉都无半画在,黄初而上犹得窥。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时不选数老独嗟,鬓毛未变目未花。


爱公深殿见桃李,长才高咏无能加。


红英灼灼弄日色,秾艳皎皎生铅华。

九月车马过,我庭黄菊鲜。


重来逾七旬,枯萼无复妍。


自非凌霜操,枝叶徒相连。

北风如刀割寒骨,谷已成囷不仓猝。


任从密雪落交加,旋采乾薪烧榾柮。


锄犁满屋牛在牢,鹅鸭乱鸣鸡乱发。

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

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

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

纷纷何乱目,凛凛自开门。


著莫风难定,侵凌物已繁。


装成新树色,遮尽古苔痕。

月落夜正黑,风起庭槐端。


窗间星动摇,枕上人寤叹。


所叹吹阴云,苦热弥不欢。

凤皇拔羽覆鹑鴳,鹑鴳幸脱僵蒿蓬。


昔公处贫我同困,我无金玉可助公。


公今既贵我尚窘,公有缣帛周我穷。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笺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

黄土坡陁冈顶寺,青烟幂历浙西山。


半荒樵牧旧城下,一月阴晴连屿间。


人指废兴都莫问,眼看今古总输闲。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是,浮生理可齐。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洛水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茜眼初开。


无人拾翠过幽渚,有客寻芳上古台。


林邃珍禽时一啭,酒酣红日未西颓。

春雪损萌芽,未必摧杞菊。
我心无爱憎,随分乐自足。


桃李红间白,岂不悦我目。

夜坐弹玉琴,琴韵与指随。


不辞再三弹,但恨世少知。


知公爱陶潜,全身衰弊时。

夏日永以静,渴鸟方在枝。


张口不能言,翕翕两翅披。


庭中有井泉,井深无绠縻。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后,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误相随。

阶下青苔欲染衣,晴光才漏又霏微。


冲风燕子衔泥去,隔树鹁鸪嗔妇归。


乍冷乍阴将禁火,自开自掩不关扉。

庙蚃灵祠属二公,齐心相望切朱宫。


绿渠缭绕壖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


已咏应麟来五畤,仍歌翔雁杂殊翁。

冕旒高拱元元上,左右无非唯唯臣。


独以至公持国法,岂将孤直犯龙鳞。


茱萸欲把人留楚,苜蓿方枯马入秦。

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


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古来高世人,林下遗忧责。

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

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

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尖风细细欲穿帘,残雪微销冻结檐。


盏里醇醪无限满,镜中白发不知添。


妍童喜舞开罗幕,小吏愁凘入砚蟾。

省树高槐雪压条,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

翰林文字本雄强,况复斋祠向静坊。


高树黄鹂无去意,深廊朱幕动微凉。


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

郊原物老莽然中,寓兴驱车向国东。


夹道名园迷屈曲,压枝秋实乱青红。


寒畦覆绿将收菜,野蝶双飞尚绕丛。

致鹇犹恐鹇饥渴,细织筠笼小瓦缸。


玉免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


休争白鹤临清沼,且伴鸣鸡向绿窗。

卢仝只有赤脚婢,吏部曾吟似笑仝。


红烛射眸从结客,清歌帖耳苦怜翁。


归时虽已过寒食,芳物犹能逐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