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

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觅,窈窕穿房栊。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入东多名山,天台连四明。


路穷寺门出,林阙溪桥横。


岂无一月闲,结束与子行。

我昔游剑南,烂醉平羌月。


一杯玻瓈春,万里望吴越。


岂知有天幸,故山得归骨。

归耕无袯襫,出战无兜鍪。


已失西畴春,空怀北平秋。


提携一束书,蹭蹬至白头。

镜湖一何清,稽山一何高。


浙江百里远,夜枕闻惊涛。


子胥死吴下,千载无人豪。

天人本一理,祸福常昭然。


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


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

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


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


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

斗杓运四序,寒暑忽已换。


人生知几何,去日难把玩。


凭高望烟海,青山忽中断。

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

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


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


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别墅洛城外,月明村野通。


光辉满地上,丝管发舟中。


堤艳菊花露,岛凉松叶风。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


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天时与人意,龃龉旧无疑。


坐久翻遗恨,光来已后期。


行云凝黛色,见跋费金枝。

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一年中秋最明月,也照贫家门户来。
清光适从人意满,壶觞政为诗社开。


秋空高明万物静,此时乃见天地性。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西山走下丹砂丸,东山飞上黄金盘。


径从碧海升青天,半湿尚带波涛痕。


初辉淡淡寒不动,月华犹轻桂华重。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急流勇退神仙,跛蹩龙钟将相。


借问华山山中,何似天津桥上。

杳杳长空敛雾烟,冰输都胜别时圆。


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