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
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释名


亦名砂、狄盐、北庭砂、气砂、透骨将军。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


肾脏积冷,心腹疼,面青脚冷。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
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
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

释名


亦名皂矾、青矾。
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


气味


酸、凉、无毒。

释名


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痰中风。

释名


亦名鹏砂、盆砂。
一作硼砂。


气味


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凉、无毒)。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虚冷痹,肾虚耳聋。
取磁石五两,经火煅、醋淬各五次,加白石英五两,装入绢袋,浸一升酒中,过五、六天后,分次温取。
酒尽,可再添酒。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释名


亦称玉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

释名


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
(“磺”原作为“黄”)。


气味


酸、温、有毒。

释名


亦名石亭脂、石硫丹、石硫芝。
为硫磺之呈现红色者,功同硫磺。


气味


苦、温、无毒。

释名


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
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


气味


辛、微寒、无毒。

释名


《本草拾遗》的有铁杵、铁刀、故锯、布针、铁钉等5种;《大明本草》的有钥匙、铁犁尖、马衔等三种;《开宝本草》的有铁秤锤、车辖2种。
《本草纲目》的新增品有铁铳、铁斧、大刀环、剪刀股、铁镞、铁甲、铁锁、铁铧、马镫等9种。


气味


辛,平,有毒。

释名


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主治


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
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

主治


长生神仙。
久服,肠中尽为金色。


附方


风眼烂弦;金环烧红,掠上下睑肉,日数次,甚妙。

释名


乃钢铁飞炼而成。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惊发热。

释名


亦称黑金、乌金。


气味


熟铁:辛、平、有毒。
生铁:辛、微寒、微毒。

释名


亦名铁液、铁屑、铁蛾。
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


气味


辛、平、无毒。

释名


又名白鑞、贺。


气味


甘、寒、微毒。


主治


恶毒风疮。

释名


亦名没多僧、炉底。


气味咸、辛、平、有小毒。


主治


痰结胸中不散。

释名


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
旧日妇女用来擦脸。
古人称铅为黑锡,所以铅粉又叫做粉锡。

释名


亦名汞、灵液、姹女。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急惊风。

铅霜


释名亦名铅白霜。
是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放醋坛中密封而成,经久即成霜。


李明珍介绍的铅霜制法:把铅打成钱,用绳穿线成串。

释名


又名青金、黑锡、金公、水中金。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明目、固牙、乌须发。

释名


亦名铜绿,即铜器上所生的绿色物。
市上常用醋制铜,使生绿,收取晒干即可用。


气味


酸、平、微毒。

释名


亦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
由水银、白矾、食盐合炼而成。


气味


辛、苦、有毒。

释名


亦或石髓铅。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心气痛。

释名


亦名白金、鋈。


气味


银屑,辛、平、有毒;生银,辛、寒、无毒。


主治


妊妇腰痛。

释名


金屑。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镇精神,坚骨髓,通五脏邪气,服之神仙。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主汤火伤,研末涂之。


附方


《普济方》云:牙宣疳匿虫,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