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曾子尚忧三者失,自言日致省身功。


如何后学不深察,便欲传心一惟中。

辛勤尽作求闻计,沽得过情声誉来。


自外而观为可喜,此心已失实堪哀。

为学常思唤此心,唤之能熟物难昏。

才昏自觉中如失,猛省猛求明则存。

虽云道本无形象,形象原因体认生。


试验操存功熟后,隐然常觉在中明。

理则无形气是乘,气随夜息理斯存。


息时无感犹当验,昼不能清夜亦昏。

学在事时斯是理,盍于事上每寻思。


但令下学功夫到,上达之机便自知。

不察予心重似鸡,更兼放处只缘私。


才知用理维持际,不待追求便在兹。

莫道公私未判然,自忧一日用功难。

便随明处猛分摆,志在希颜即是颜。

本体原来只是公,自将私意混其中。


虽颜造圣无他事,惟在能加克己功。

此心原自有知存,气蔽其明物又昏。


渐渐剔开昏与蔽,一时俱透理穷源。

莫专靠静偏于静,须是深加格物功。


事到理明随理去,动常有静在其中。

心惟动与静相乘,当静之时乃动源。


所以功夫先要静,动而无静体难全。

但得心存斯是敬,莫于存外更加功。


殷勤夫子明斯意,约礼之时已在中。

大哉程子明居敬,千圣同符入德门。


试把功夫横竖看,总来不出欲斯存。

义兼礼智由仁出,接物当先主在仁。


方由四端随用发,譬之四序始于春。

心无私滓与天同,物我乾坤一本中。


随分而施无不爱,方知仁体合言公。

人因形异种私根,不道其初同一源。


直自源头明说下,尽将父母属乾坤。

体用如何是一源,用犹枝叶体犹根。


当于发处原其本,体立于斯用乃存。

轲死如何道乏人,缘知学字不分明。


先除功利虚无习,尽把圣言身上行。

乾坤复姤互推移,动静之间起至微。


终日敛襟看不足,其中圆处是真机。

不待安排自整齐,只缘太极本如斯。


试将万事依图看,先后乘除可理推。

性蔽其源学失真,异端投隙害弥深。


推原气禀由无极,只此一图传圣心。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


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如何率性名为道,随事如由大路行。


欲说道中条理具,又将理字别其名。

意乃情专所主时,志之所向定于斯。


要须总验心情意,一发而俱性在兹。

谓之情者无他思,只是吾心初动机。


又把动时分析出,人当随发察其几。

性外初非更有心,只于理内别虚灵。


虚灵妙用由斯出,故主吾身统性情。

谓之性者无他义,只是苍天命理名。


论性固当惟论理,谈空求理又非真。

静思二五生人物,新者如源旧者流。


流自东之源不息,始终聚散即斯求。

妙合之机不暂停,自然气化与流形。


原于妙合名为命,即此而思得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