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
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
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
迫,斯可以见矣。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
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
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